电务公司科技创新与新兴产业实现新突破
“十四五”期间,中铁二十三局电务公司以科技创新为引擎,系统构建“课题引领-技术突破-成果转化”闭环体系,聚焦公路机电、城轨机电、铁路四电等领域,攻克行业技术瓶颈,为推动公司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。
核心技术全面突破。公司五年来科研立项课题34项,其中股份公司级1项、集团公司级12项;知识产权布局实现跨越式发展,新增国家授权专利41项(含发明专利7项),持有专利总数达42项,另获软件著作权1项、省部级工法4项,参编地方标准1项、专业著作2项;23项自主创新成果中,14项达国内领先水平,9项达国内先进水平,核心技术突破率达100%。以《智能控制股道表示器系统技术研究工法》等4项省部级工法为代表,成果快速应用于在建项目,实现从研发到工程的精准落地;重庆轨道交通环线二期工程荣获中国土木工程詹天佑奖,成为公司技术实力的重要象征;2022年,公司获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,研发投入强度稳定在3%以上,科技创新体系迈上新台阶。
知识产权管理完善。公司构建了“研发-保护-推广-维护”全流程知识产权管理体系,专利维护及时率保持100%。通过“专利+”推广策略,结合标准制定、工程示范和产学研合作,专利技术转化成效显著,获中国铁建专利奖1项、中施企协专利大赛奖16项、集团专利奖5项。依托“总工程师技术负责制+内外部培训+创新工作室”三级联动机制,公司打造了高素质人才梯队,并与华东交通大学、贵州国致科技等单位合作研发机电桥梁隧道打眼机器人等项目,取得软件著作权,彰显产学研协同创新活力。
数字化转型加速推进。公司以贵州美锦华宇铁路专用线工程为标杆,建成智慧工地典范,部署5G高清监控和环境传感设备,构建全过程立体化监控网络,并参与研发股份公司智慧工地平台集成技术,显著提升项目管理效率。在新兴产业培育上,公司将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突破瓶颈、激发增长的核心抓手,成立专项工作组,构建“统筹谋划-精准指导-高效推动”管理机制,创新常态化统计与动态分析模式。“十四五”期间,落地6项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,涵盖节能环保、生态治理及新能源领域,包括辉南县水体岸线治理、荆门市电力迁改综合管廊附属工程及阳江市分布式光伏项目,推动了产业结构向高端化、智能化、绿色化转型。
未来,电务公司将继续以科技创新和新兴产业布局为双轮驱动,加速转型升级,推动技术与产业的深度融合,为行业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