保护知识产权,加快成果转化
今年4月26日是第25个“世界知识产权日”,中铁二十三局集团轨道公司邀请了外部专家郭梦鹏到公司本部,以“现场+视频连线”的方式开展知识产权专题讲座,并制作了知识产权宣传展板,增强公司全员的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和创新意识。
讲座现场(李晓静 摄)
轨道公司自成立以来,长期致力于科技创新并积极推动科技成果的转化。在集团公司的大力支持下,在磁浮技术领域已累计申请专利41项,从上海高速磁悬浮到长沙中低速磁浮,从清远中低速磁悬浮到高温常导磁浮,再到高温超导磁浮、真空管道磁浮、航天商业电磁发射,涵盖设计、制造、施工全产业链条,不仅巩固了在传统轨道交通领域的优势,还成功切入商业航天等新兴赛道,成为磁浮技术国产化与应用化的重要推动者,是国内唯一一家同时拥有高、中低速磁浮轨道梁施工技术的企业。
核心技术自主化:破解轨道梁毫米级精度难题。公司聚焦磁浮系统的“骨架”——轨道梁,突破多项“卡脖子”技术。针对超高速磁浮需求,其研发的“磁悬浮轨道梁”专利,通过优化结构设计,可适配时速600公里以上试验线;在航天电磁发射轨道梁项目中,团队攻克毫米级安装精度瓶颈,首创高刚度模板、激光定位等工艺,形成自主工法体系。此外,“磁浮轨道梁成型系统及方法”等专利大幅简化生产流程,施工效率提升超40%。
智能装备革新:从“人海战术”到“无人化施工”。公司着力推动磁浮施工智能化转型,研发多款自动化装备降低人工依赖。例如,“磁浮功能件自动定位调节系统”专利通过智能算法实现功能件精准定位,安装误差率降低至0.5毫米以内;而“振捣系统”等专利能使混凝土浇筑质量合格率达100%。在资阳商业航天电磁发射平台建设中,智能化施工技术助力项目周期缩短30%,成本节约超百万元。
跨界应用突破:从城市轨交到“磁浮送火箭”。2024年,集团公司新增磁浮专项科研资金1000万元,联合西南交通大学、资阳商业航天发射技术研究院等机构组建创新联合体,重点攻关磁浮-航天融合技术、智能化运维等前沿方向。参与的资阳电磁发射中试平台项目,首次将磁浮轨道应用于火箭发射系统,利用超导磁悬浮技术实现发射装置高频次、低成本运行。通过“技术入股+产业孵化”模式,集团公司与资阳产投、中铁建发展集团等共建磁浮产业生态圈,加速技术成果转化,并将其纳入集团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清单。与此同时,公司依托在各类磁浮领域积累的技术经验,已形成覆盖城市交通、旅游专线、重型物流的多场景解决方案。
经过20年的深耕,从城市轨道交通到商业航天发射,从高温超导到真空管道超高速试验,公司磁浮专利布局已呈现出技术纵深化、应用多元化、施工智能化三大特征,覆盖了轨道梁设计、施工设备、连接技术及跨界应用等多个维度。
未来,随着各行业与AI、物联网等技术的深度融合,轨道公司磁浮专利布局将进一步向着磁浮系统集成、智能化运维等方向延伸,以技术创新为核心驱动力,推动磁浮技术多元化应用,为推动磁浮交通迈向更高效率、更低成本的智能化时代贡献力量。